【拚經濟與好空氣的取捨】透過能源使用分析,建議產業政策的未來方向

2021/08/12

群創空氣思庫0218-27.png (31 KB)

 

台灣的水電供應已經到極限了,如果要進一步在經濟上持續發展,必須在產業上作出選擇。下面根據能源使用資料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圖片1.png (140 KB)

 

圖片2.png (148 KB)

圖片3.png (155 KB)

圖片4.png (160 KB)以上圖表資訊由經濟部能源局提供
備註:統計使用的GDP為「實質GDP」。主計總處同時有公佈名目GDP與實質GDP,能源局在計算能源密集度時,分母都是採用主計總處公布的「實質GDP」,所以物價或通膨之影響,都已被納入考量。

一、化材、鋼鐵
產業雖賺錢,卻是台灣能源、電力密集度最高的二產業。也就是賺錢多,污染更多。並不是適合外銷之產業。

二、水泥、紡織業
電力密集度惡化。已經是夕陽產業,是需要政策協助其轉型。不只不應外銷,甚至可以考慮進口替代。

三、電子業
電力密集度只有化材業的1/4。也就是賺錢多,污染少的產業。是台灣值得持續發展的產業。

環保署的政策尚未徵足額空污費及碳稅。觀察經濟部推動用電大戶條款,不少電子業加入RE100聯盟。相對而言,經濟部目前的政策更能推動改善台灣的空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