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空氣污染物與影響

2021/08/17

認識空氣污染物與影響

隨著工業化發展,空氣污染逐漸為高度關注之議題,如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約700萬人因空氣污染而死亡(註1),另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16年之環境品質指標排名(註2),台灣在環境品質「空氣污染」項目為紅燈,且為倒數名次,更凸顯台灣對於空氣污染防制與預防的重要性。

對於空氣污染首先要了解空氣污染物的來源、分類及狀況,這樣才能做著手因應及改善,那麼空氣污染物來自哪裡?空氣污染物來源主要為「自然界的釋出」以及「人類活動的製造」。由下圖來看,自然界的釋出包括沙塵暴、火山活動、海鹽飛沫、森林火災、地殼岩石風化等自然現象所引起產生的;而人類活動的製造,可分為固定源(主要指工業污染)、移動源(主要指機動車輛污染)、逸散源(主要指營建與農業污染)與其他(餐飲與金紙燃燒等)

認識空氣污染物與影響_中央環安吳易儒-03.png (126 KB)

而空氣污染物分類,以型態可區分為氣狀污染物及粒狀污染物,詳如下表。
認識空氣污染物與影響_中央環安吳易儒-02.png (79 KB)

為掌握空氣品質狀況,環保署針對大氣中空氣污染物進行監控,如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這些污染物之影響說明如下:

臭氧(O3)
為光化學霧之主要成份,具強氧化力,對人體粘膜有刺激作用,並對植物會造成重大的傷害。

懸浮微粒(PM10)
氣動粒徑小於等於10微米的懸浮微粒。能深入人體肺部深處,如該粒子附著其他污染物,則將加深對呼吸系統之危害。

細懸浮微粒(PM2.5)
氣動粒徑小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由於PM2.5較PM10更容易深入人體肺部,對健康影響更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訂為一級致癌物,易附著汞、鉛、硫酸、苯、戴奧辛等致癌物質深入氣管、支氣管,穿透肺部氣泡,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到達人體之各個器官。

一氧化碳(CO)
一種窒息性氣體,會阻礙氣與血紅素之結合,為無色無味無臭,比空氣略輕,易擴散。

二氧化硫(SO2)
具刺激臭味之無色氣體,易溶於水,與水反應為亞硫酸,為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質。易刺激呼吸系統,產生鼻咽炎、咳嗽、呼吸短促、氣管炎和肺炎。刺激人體的眼和鼻粘膜等呼吸器官,引起鼻咽炎、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及哮喘病、肺心病等。

二氧化氮(NO2)
為刺激之赤褐色氣體,易溶於水,與水反應為亞硝酸及硝酸,具強氧化力,為引起光化學霧之前驅物質。在空氣中可氧化成硝酸鹽,亦是造成雨水酸化原因之一。會刺激眼睛、鼻、咽喉及呼吸道的黏膜。長時間接觸二氧化氮可能會減弱肺部功能以及降低呼吸系統抵抗疾病的能力。

另外可透過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AQI)(註3)了解周遭的空氣品質即時狀況,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會依據不同程度之影響,將警示顏色分綠、黃、橘、紅、紫、褐紅色(如下表),讓民眾可以顯而易見了解空氣品質的狀況。

認識空氣污染物與影響_中央環安吳易儒-01.png (65 KB)--------------------------------------------------------------
註1:9 out of 10 people worldwide breathe polluted air, but more countries are taking action (連結)
註2:國民幸福指數統計(連結)
註3:將當日空氣中臭氧 (O3)、細懸浮微粒 (PM2.5)、懸浮微粒 (PM10)、一氧化碳 (CO)、二氧化硫 (SO2) 及二氧化氮 (NO2) 濃度等數值,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別換算出不同污染物之副指標值,再以當日各副指標之最大值為該測站當日之空氣品質指標值 (AQI)。
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