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呼吸的空氣是如何管理的-空污在臺灣(下)
人類能用肉眼感覺污染物的能力有限,多數狀況我們得藉由檢測工具的幫忙,認識可能來源、如何避免與如何監督,是認識生活中空氣污染程度的第一步。
我們可以從三大方向來關心:
A 污染源管制
B 民眾(受體端)保護
C 資訊公開
點源 / 固定污染源管理|
在第一點污染源管制又可依照我們上集學習的,從點、線、面來監測。首先點源 / 固定污染源的部分,台灣在進行的點源污染管理有五大面向。
- 許可管理制度:可以用總量管制理解,意即在一定時間內規定能排放的總共量。
- 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制度:所有排放管線都需管制,用裝載好的監測機器監測排放濃度。談污染就得先關注濃度、劑量。
- 逸散污染源管制:針對公私場所可能引起揚塵之各項製程作業,規範其應設置或採行之空氣污染防制設施。例如營建工地揚塵、砂石採集場。
- 鍋爐汰換補助:隨著除污技術是不斷更新,新技術可以降低製程中排放的污染,因此大力推動更新設備是改善污染物來源很根本的方法。
- 污染源改善輔導成果:污染物的降低是目標,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所需的設備、人力、期程甚至是溝通,都是輔導目標。
線源 / 移動污染源管理|
線源(移動污染物)則是以車輛排放為主,所以會針對引擎燃燒石化燃料所引起的污染物排放為目標,可以從四個面向理解。
- 加嚴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電動汽機車:此舉重點是放在空氣污染源的集中管理,每台車的排煙管都會排出廢氣,所以將能源生產會產生的污染物集中在發電廠管理,讓每台車無排放源,因為此污染源離生活很近,所以對國人健康相對大。
- 補助民眾汰換低引擎污染汽車。
- 車輛排氣定檢。
- 改善燃燒油品品質。
面污染源管理|
面源的部分,因為臺灣大宗面空氣污染源來自於裸露的地表揚塵,所以防治方法最常見的有:
- 裸露地植生覆蓋:就是都市綠化、河川裸露植生覆蓋。
- 街道揚塵洗掃作業。
民眾端保護|
除了對排放行為做分類與管理,在策略上也須保護民眾端(受體),我們可以關注三種方式
- 空氣品質淨區:人口密集的區域會汽機車排放量和人類行為的污染也會隨之增長,人口密集區會陸續規畫空品淨區,現階段主要針對高污染車輛進入,以維持管制區內的空氣品質。
- 空氣污染防制區《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依空氣品質狀況將各縣(市)分為空氣污染防制區,如下所示。
- 空氣污染預報:空氣品質惡化警告等級依污染程度區分為預警(等級細分為一級、二級)及嚴重惡化(等級細分為一級、二級或三級),以警示及時空氣品質情況。預報空氣品質不良時,污染來源、當地發電廠應配合降載,並依惡化程度執行不同等級的應變措施,包含交通工具管制、學校公私場所活動。
資訊公開:強化知情權、基本資料庫公開|
一、強化知情權:全民應有明瞭生活中污染物來源的權力。
舉例來說你或許會看到工廠的煙囪不時冒出陣陣黑煙,時常聞到濃濃臭味,但卻不知道這些物質會對身體造成甚麼樣的影響,因此在2016開放的「企業煙道連續自動監測數據」就是一種民眾知情權,但還有許多尚未納管的排放源,我們應當把企業排放的污染物視為全民共同承擔的成本,並不是企業的私領域或只有政府有權調閱,而是企業需要完全負責的責任,更須受到全民的共同監督。
二、基本數據的公開是環境監督的基石:因為開放更多資料,就能強化政府管制機制,因為更能讓公民看見其中不足。
例如,NGO組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建立「透明足跡」計畫,透過環境數據資料(環境污染物監測資料、環境違規紀錄、農地圖資、工廠登記許可證及稅籍資料),揪出有污染行為的農地工廠,得到2020總統杯黑客松-永續發展卓越團隊等獎項(入選2017Taiwan Design Best100、La Vie2017台灣創意力100最佳社會實踐獎)。
還進一步影響政策規劃:(經濟部依卓越團隊所表示及建議,提出農地工廠資訊開放的作為與時程規劃說明,並按時公開於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網頁,後續將規劃上架至政府資料開放平臺等相關事宜。)也因此迫使政府得提供更多公開訊息。
■109年12起每月公布非屬低污染臨登轉特登業者名單
■110年1月起每月公布用地計畫申請與核准家數
■110年1月起併同納入每月初更新各縣市疑似未登記工廠相關查處情形統計資料及名冊中公布
結論|
空污的改善,不只能依賴政府的政策,還需要你我共同監督以及所有人一起努力,所以才需要學習各種空污的政策,或許達到WHO空污標準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如果能喚起更多人一起關心,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看見台灣越來越好,空氣思庫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