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圖書館

【2.5 x 25 x 25 影像抗空污行動】18/詹皓中/後世人

▲導演簡介: 大學時期研讀社會工作,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畢。關注社會角落,並偏好社會寫實電影,在紀錄片創作與紀實攝影中並進。曾入圍金穗獎、南方影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影展。作品《在雲裡》曾獲2018台北電影節社會公義獎,《框裡的你》入選台北電影節「明日.台灣」單元。 2016參與反空污影像行動《脫口罩 找藍天》,現長期關注臺灣空污問題。 ▲作品簡介: 2025年,能源轉型跳票,反倒更為依賴燃煤發電,偏頗的經濟發展導致貧富差距極大化,年輕人就業不易,自殺時有所聞 ; 政府為了挽救年輕人,推行了「第二人生」方案,鼓勵補助仍正向面對人生的年輕人,只要在30歲以前提供政府一百萬元,政府五年後將返還一千萬元,但,首先你要有一百萬。 失業僅靠回收生活的天保,靈機一動,決定將所有的積蓄投入一張保單,千萬靠自己。

【2.5 x 25 x 25 影像抗空污行動】19/潘客印/我的媽媽是妖怪

▲導演簡介: 2018年三月,潘客印成立了「酷映有影工作室有限公司」,希望讓觀眾看見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下定決心完成的作品。喜歡研究幽默的他,會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斷觀察與實驗喜劇節奏,並努力在創作上實踐,帶給別人歡樂。 生長於彰化的他,對於空污有最直接的感受,希望藉由這次的創作,提醒每一位台灣人,「空污很可怕,更可怕的是不去察覺空污的存在。」 ▲作品簡介: 空污嚴重,就連千萬年來躲藏在人類世界的妖怪也無法置身事外。 平埔族傳說中掌控風的妖怪--風婆,相傳只要一現身將會引起狂風大作,她的頭上有顆腫瘤引發頭痛,必須曬著太陽才能緩解。 而到了現代,風婆後代阿珠除了頭痛,還咳嗽不斷,即便阿珠一直遵循著祖先流傳下來的智慧「頭痛曬日頭,咳嗽看山猴」,到山上接受風的吹撫以求恢復妖力,她的咳嗽還是日漸加劇。面對這樣的困境,阿珠認為自己老了,才會久久無法復原。 但是,真相是這樣嗎?

【2.5 x 25 x 25 影像抗空污行動】20/黃瀞瑩/水蒸氣?

▲導演簡介: 高雄人,大林蒲、鳳鼻頭居民。 身為一個在煙囪底下長大的孩子,我總是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充滿疑問,為什麼我們家有這麼多煙囪,白天、晚上不停在冒煙,為什麼我回家的路上有這麼多大卡車,為什麼天空越來越不藍了,而這些為什麼總是沒人能回答,直到2015年我開始用影像記錄下大林蒲、鳳鼻頭地區,試著為這些疑問找到答案。 ▲作品簡介: 夜深了,該睡了,酣夢的同時,我們吸的究竟是煙還是水蒸氣呢?他們總說煙囪排放的是水蒸氣,跟你廚房燒開水一樣乾淨,這麼一說,是煙還是水蒸氣似乎都不那麼重要了,反正它們都會被我們吸進肺裡,等到煙消雲散的時候,就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

【2.5 x 25 x 25 影像抗空污行動】21/何郁琦/烏鬼

▲導演簡介: 1993年出生於高雄,題材多以環境作為出發,近年主要以錄像、裝置為創作材質。2014年「環境錄像三部曲」展開為期三年的西部海岸線污染影像之旅,2017年開始拍攝莫拉克風災重創後的高雄市藤枝部落。   2016和2018年接連舉辦海線污染影像之旅為題的《1095:濫》,以及關於風災重創後的藤枝部落《野流台》兩檔個展。2019年夏天,預計完成以荖濃溪流域為主的莫拉克風災十年影像計畫。 ▲作品簡介: 迎面而來的東北季風,在海洋及島嶼間不斷來回運動,歷史的縱深是多麽巨大,面對的不僅僅是地理座標,亦是對於環境生命的歷史探尋。   當代烏鬼如何與眼前的污染環境正面遭逢?以烏鬼作為被犧牲迫害的具體形象,從模糊且斷裂的歷史隧道走到當代,小琉球位處島國污染環境中的邊陲,排除認知上烏鬼肉身的黝黑膚色,當代烏鬼的內臟也許正默默發黑腐爛。

【2.5 x 25 x 25 影像抗空污行動】22/邱禹鳳/寶島微塵 Formosa Now

▲導演簡介: 我是在高雄楠梓區土生土長的孩子,高中畢業後北漂學習電影製作,才發現中南部孩子的居住品質與北部相差懸殊,感嘆之餘,有感於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日益嚴重,2016年加入《脫口罩 找藍天》影像計畫以及今年《2.5 X 25 X 25》影像行動計畫,期望將「自己所經歷的」與「自己想說的」透過作品傳遞給大家(不以抗爭為手段,偏向以柔性的創作為訴求表達建議)。 2013-2015擔任青春影展動畫評審及高雄電影節動畫評審。 2016年擔任金馬獎動畫類評審。 2017年擔任台中國際動畫影展評審。 2018年擔任台北電影節動畫評審及總召。 ▲作品簡介: 台灣的歷史舊名是Formosa,也就是美麗的島嶼,今日我們看到的台灣山脈和海洋以及我們所居住的城市都遭受污染,然而這些污染還是肉眼看得到的污染,另有最嚴重的也難以避免的,就是每天必須呼吸的空氣。 片中的人物都是本片的主角,也就是現在住在福爾摩沙台灣的居民。片中所關懷與突顯的族群是社會最底層的居民,他們多分布在偏鄉以及中南部城鎮,這些地方恰巧也是重金屬工業重地或說是污染排泄物的安置地,口罩是居民常有的防衛物品,因為它最普及最廉價,但也表示它一點防護功用也沒有,這些就是現在台灣最基層的空污災民。 如果台灣再不趕快提出防堵霧霾與工廠排洩毒氣的措施,那麼未來的福爾摩沙就像是這些沙粒灰塵一樣,終將崩塌毀壞、消滅殆盡,成為一座孤島。

【2.5 x 25 x 25 影像抗空污行動】23/貓克思/診療筆記

▲導演簡介: 1984年生,多媒體影像工作者兼電視編劇。空污於我是呼吸相伴的切身感受,希望這個影片能像一次小小的診療,製作生活週遭環境變遷的一個切片,也希望接下來有更多人繼續發展不同的治療與監測方法,一起當環境的醫生。 ▲作品簡介: 這是我的肺,我的肺由數據與圖表構成,需要定期追蹤紀錄。這是台灣的空氣,台灣的空氣由數據、顏色與符號構成,每一小時都被機器監測記錄。 我從一位氣喘患者的角度,透過顏色與符號的濾鏡,記錄下生活的日常。那日常可以像數據一樣抽象,也可以像空氣一般具體,存在於每次的呼吸中。